清华大学研究组在RFID室内定位技术上取得突破

2015/1/5 17:29:40 0人评论 3273次浏览 分类:行业动态

随着GPS和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投入使用,室外定位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定位的“最后一米”——室内定位技术,一直未能获得根本性的突破。上世纪末,刘云浩教授开始了定位方面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进行室内定位的思路。2002年,刘云浩教授在国际上最早设计并实现了基于RFID的非测距室内定位系统LANDMARC,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了米级。相关论文于2004年发表,迄今该论文他引已超过1800次。经过国内外科研人员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利用RFID定位的精度也从米级逐步上升到了厘米级。

自2011年起,刘云浩团队与海航集团合作,研制了“人工行李分拣辅助系统”,并应用于首都国际机场T1航站楼和三亚凤凰机场。基于对系统的试运行过程中53个目的地机场、93条航线、1094次航班的约11万枚射频标签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刘云浩教授和杨磊博士提出了“差分增强全息图”(Differential Augmented Hologram, DAH)定位方法,用以克服标签多样性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首次将室内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级。这一精度不仅满足了航空行李分拣系统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绝大多数室内定位的精度要求。这是迄今为止利用市场上商业化设备所取得的最好的室内定位追踪结果,其精度比其它同类工作提高了近40倍。多家国际和国内媒体以“十五年积累、四十倍跨越”为题报道了这一突破。

基于差分增强全息图定位方法的贡献,刘云浩教授团队发表在第20届ACM无线通信年会(ACM Mobicom2014)的论文Tagoram: Real-time Tracking of Mobile RFID Tags to High Precision Using COTS Devicesh(《射频全息图:利用商业化产品对移动射频标签进行实时高精度追踪》)获得大会唯一的最佳论文奖。这是MobiCom大会首次将此奖项颁发给亚洲的科研院校。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6119011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61125202)等项目资助。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
服务热线
187-1903-5156

> 功能和特性       > 获取资料

> 价格和优惠       > 定制产品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